| 姜谷粉丝 |
2025-11-25 21:38 |
这个秋冬,有些不太对劲。甲流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甚至一些原本身体不错的年轻人也因为甲流引发严重并发症离世。

李兰娟院士的一句提醒:“少吃羊肉,多吃这6样”,让很多人心头一紧。 羊肉不是补身体的吗?为什么反而要少吃?不吃羊肉,那6样又是哪6样?到底吃什么才算“提高免疫力”?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我们对流感和免疫的很多误区。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其实早就不是新鲜词。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变异能力强。

尤其在秋冬季节,干燥寒冷的空气为它“保驾护航”,一旦人体免疫力跟不上节奏,就可能被它“趁虚而入”。 很多人以为流感只是“大号感冒”,其实不然。甲流的“狠劲”在于它的高传染性和重症风险。 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甲流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而人和病毒之间的“对抗赛”,关键还得看自己的“免疫部队”是否给力。免疫系统就像身体的“防火墙”,一旦维护不好,各种病毒细菌就会轻松突破。 如果把病毒比作“入侵者”,那免疫力就是你家门口的“防盗门”,门锁老化、监控失灵,病毒自然趁机而入。 李兰娟院士提到“少吃羊肉”,其实不是说羊肉有什么“毒”,而是因为在甲流高发期,高蛋白高脂肪的温补食物可能加重体内“火气”,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干燥、免疫反应紊乱,反而削弱了身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

这就像冬天屋里开着暖气再吃火锅,外热内热,稍微一吹风就“中招”。 那“6样”是什么呢?其实院士并没有点名具体哪些食物,但从中医调理和现代营养学角度看,有几类食物确实更适合在这个季节为免疫力“加分”。 第一类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像橙子、猕猴桃、青椒等,它们能帮助增强白细胞活性,是免疫系统的“加油站”。

第二类是含锌丰富的食物,如南瓜子、牛肉、蘑菇,锌是合成免疫相关酶的必需元素。第三是优质蛋白来源,像豆制品、鸡蛋、鱼类,都是低脂高效的免疫“建材”。 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也值得关注。像洋葱、大蒜、香蕉、燕麦,它们能喂养肠道益生菌,进而提升肠道免疫力。 很多人不知道,约70%的免疫细胞都驻扎在肠道,照顾好“肠道军团”,其实就是在升级你的“免疫总部”。

第五类,含有多酚和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绿茶、蓝莓、葡萄,它们能中和自由基,减少病毒对细胞的损伤。 第六类则是菌菇类食物,像香菇、银耳、黑木耳等,富含β-葡聚糖,能直接激活免疫细胞,像是给它们打“强心针”。 说到底,免疫力不是靠吃一顿“灵药”就能瞬间爆发,而是靠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慢养”出来的。除了吃,睡眠、运动、情绪管理也都在悄悄影响着你的免疫系统。

别小看睡眠,人体免疫细胞的“换班”工作主要在夜间完成,夜里11点到凌晨3点是免疫修复的黄金时间。如果长期熬夜,就像让战斗部队连轴转,不崩溃才怪。建议秋冬尽量在11点前入睡,给免疫系统一个“喘息机会”。 至于运动,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能明显提升免疫细胞的活性。快走、瑜伽、轻跑,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节奏。 千万别想着“猛练特练”,高强度运动反而会让身体进入短暂的“免疫抑制期”。

情绪也别忽视。压力大会促使皮质醇分泌增加,而皮质醇是“免疫杀手”。长期焦虑、抑郁的人群,感染风险明显高。适当放松、听音乐、晒太阳,都是调节情绪的“小确幸”。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一些细节行为来“偷偷”增强免疫力。 饭前勤洗手,不只是防病毒传播,更能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出门戴口罩,尤其在人多封闭的环境下,不仅防甲流,也防各种病毒趁虚而入。

饮食上,建议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加工食品,它们容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削弱免疫能力。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阻挡病毒“粘上来”。 还有一个冷知识:晒太阳能帮助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调节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每天晒15~30分钟太阳,尤其是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既安全又有效。 回头看看,甲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掉以轻心。

免疫力不是“吃点保健品”就能搞定的事,而是日常生活的细水长流。羊肉虽香,但在气候干燥、病毒活跃的时节里,也要适当节制,别让“进补”变成“添乱”。 你平时有没有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哪种“增强免疫力”的方法你最想尝试?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防流感秘籍”,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奇招妙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