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进入“强监管时代”:规范与发展并行的中国路径
近期,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迎来密集的监管政策落地,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强监管时代”。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对当前产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回应,也为未来技术创新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副所长黄宏成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的观点,深刻剖析了监管背后的逻辑、挑战与机遇。
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释放“规范促发展”信号
从产品准入到召回管理,再到软件在线升级(OTA),近期多项针对智能汽车的监管政策密集发布,形成了政策衔接与互补的完整体系。这释放出监管部门以规范促发展的明确信号,旨在解决行业发展中暴露的潜在问题,如夸大宣传、OTA升级不规范、生产与准入标准脱节等。
- 数据佐证行业快速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组合驾驶辅助)新车渗透率已达55.7%,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为11%。这表明智能驾驶技术正快速普及,但也伴随着新的安全与管理挑战。
- 核心政策文件:《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认证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构建起“事前准入防控、事中过程监管、事后追溯问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强监管时代”的双重内涵:“打补丁”与“提前布局”
黄宏成指出,中国在智能汽车赛道上领跑全球,这使得政策法规缺乏可参照和借鉴的范本。因此,当前的监管强化呈现“打补丁”与“提前布局”并举的特点:
1. “打补丁”:应对已显现问题
针对行业中已出现的具体问题,监管部门迅速出台针对性标准。例如,针对电动隐藏门把手存在的安全隐患,出台了新的国家标准。这种“打补丁”式的政策,是对现有技术应用中风险的及时响应,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和务实性。
2. “提前布局”:防范未来风险
对于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如远程升级(OTA),监管部门则提前进行规范。OTA技术允许车企在车辆售出后通过网络更新软件,但如果管理不当,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功能缺陷隐瞒等问题。因此,严格规范OTA升级流程、要求备案和测试验证,是从源头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
监管的核心:划定“安全红线”,平衡创新与规范
黄宏成强调,政府监管的核心是通过准入标准、过程规范、事后追责等手段,为企业划定一条“红线”。这条红线的核心就是安全。
- 杜绝夸大宣传,纠正认知偏差:过去,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模糊宣传为“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过度依赖系统,导致多起事故。新政策明确禁止此类行为,要求企业在宣传中清晰界定功能边界,在车辆App、车载系统及用户手册中显著提示安全使用说明。这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区别,避免认知偏差带来的风险。
- 坚守“车规级零部件”高压线:黄宏成特别指出,“非车规级零部件上车”的讨论不应存在。车规级零部件在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有严格标准,是保障汽车安全的基础。使用非车规级零部件无异于“玩火”,必须坚决杜绝。
- 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安全:黄宏成认为,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但任何创新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监管的目的不是遏制创新,而是引导创新在安全轨道上进行。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升级。
长远影响:稳健进阶与L3元年的展望
黄宏成认为,监管加码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但从长远看,无疑将推动产业更稳健的进阶。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能够淘汰劣质企业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让真正注重技术研发和安全的企业脱颖而出。
尤为重要的是,黄宏成展望明年(2026年)我国有望迎来L3(有条件自动驾驶)元年。“一旦迈过驾驶辅助通向高阶自动驾驶的这个门槛,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 L3级别的自动驾驶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可以完全接管驾驶任务,这将极大地改变出行方式,并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生态。
呼吁鼓励政策:巩固领先地位
尽管监管趋严,黄宏成也指出,对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当前智能汽车产业得到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相对偏少。他呼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 补贴政策:如研发补贴、购置补贴等,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消费者购买门槛。
- 应用示范:建设更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试点城市,在真实场景中积累数据和经验。
-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车路协同(V2X)基础设施的部署,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支撑。
这些鼓励政策将有助于推动产业加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如传感器、芯片、算法)、扩大商业化落地场景,从而巩固我国在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
总结
中国智能汽车进入“强监管时代”,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通过“打补丁”解决当下问题,“提前布局”防范未来风险,并以“安全红线”为核心划定行为边界,监管部门正努力在规范与创新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尽管面临政策滞后于技术的普遍挑战,但谨慎而富有前瞻性的监管策略,将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随着L3时代的临近和鼓励政策的逐步到位,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有望在规范中实现更大飞跃,在全球竞争中继续保持领跑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