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华作为江苏省文联主席及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的作者,正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融合路径,其核心实践是将厚重的文学IP转化为轻量化、互动化的微短剧形式。这一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向:
一、技术赋能:AI重构文学叙事场景
沉浸式数字转化
以《故宫三部曲》为蓝本,通过86%的AI技术浓度实现从文字到多感官体验的跨越。例如:
利用AI生成故宫数字人讲解文物南迁历史,结合气味模拟装置还原战火硝烟场景58;
开发“墨影随行”交互装置,观众通过手势参与《富春山居图》的数字修复,从“观赏者”变为“共创者”512。
微短剧的叙事压缩
针对长篇纪实文学的信息密度,AI辅助完成关键场景提取与节奏优化:
聚焦“紫禁城变迁”“文物南迁”等史诗性事件,用3-5分钟单元剧浓缩历史冲突;
通过光影流动、砖瓦呼吸等动态视觉符号替代传统文字描述,适配碎片化传播48。
二、创作革新:人机协作的实践模式
分工重构
AI承担基础工作:自动生成分镜脚本、历史场景复原素材,压缩制作周期(如传统需半年的渲染降至1周)2024;
人类主导内核表达:作家团队把控情感张力与精神内核,例如在微短剧中强化“文化守护者”的执着形象47。
能力升级
章剑华提出AI时代创作者需掌握两大核心能力:
审美判断力:筛选AI生成内容的人文价值,避免技术堆砌812;
跨界融合力:整合文学、影视、交互设计等多领域知识,构建“故事逻辑”而非“流量逻辑”1722。
三、行业影响:开辟文化传承新路径
教育场景应用
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将《故宫三部曲》微短剧转化为“AI+美育思政课”,通过数字巡礼、文物守护故事强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512。
商业模式创新
IP分层开发:原著→AI漫剧→真人微短剧的渐进式转化,降低投资风险17;
县域文化下沉:在陕西清涧等地区推广“文学IP微短剧化”,助力基层文化传播
国际表达探索
借力微短剧的强情绪传播特性,将故宫守护精神提炼为“跨越国界的正义”等人类共性主题,适配海外市场1116。
章剑华的实践本质是以技术为笔、人文为墨:AI解决“如何呈现”的效率问题,而人类坚守“为何呈现”的价值命题。这一路径不仅为经典文学注入新生,更为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存续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