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全球科研人员调查:AI使用率上升,但信任度下降
学术出版商Wiley最新的全球科研人员调查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AI,但对其能力的信任度却在下降。这一发现将在即将发布的《ExplanAItions》报告中详细阐述。
关键发现
- AI使用率上升:2025年,84%的科研人员已在研究中使用AI工具,远高于2024年的57%。
- 信任度下降:去年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AI在部分任务中已超越人类,但今年这一比例已经骤降至三分之一以下。
- 早期用户仍保持信心:早期用户中,仍有59%相信AI能胜过人类。
数据解读
Wiley试图用更正面的方式解读这些数据。报告称,科研人员正在“更深入地理解AI的当前局限与未来潜力”,而非简单地发现AI在复杂研究中“并不那么好用”。Wiley研究与学习业务执行副总裁Jay Flynn表示:“科研人员在使用AI上的心态出现了成熟变化——随着使用量大增,他们开始大幅调整自己的预期。”
障碍与担忧
- 错误与幻觉:64%的科研人员担心AI生成错误或出现“幻觉”。
- 安全与隐私:58%的人担忧模型缺乏安全性和隐私保障。
- 伦理与透明度:对伦理和透明度的顾虑也略有上升。
- 整体担忧:超过半数科研人员对AI在研究中的使用抱有担忧。
积极方面
尽管存在诸多担忧,大多数使用AI的科研人员仍表示,这项技术确实让他们的工作更高效。Wiley的数据显示:
- 85%的人认为AI提高了效率。
- 77%的人产出更多成果。
- 73%的人认为工作质量有所提升。
- 70%的人喜欢用AI来头脑风暴。
常见使用场景
- 写作辅助:增长最为明显,也是唯一超过半数科研人员尝试过的功能。
- 文档撰写:主要用于论文准备和资料整理等基础性工作。
- 文献阅读:帮助科研人员快速筛选和整理大量文献。
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各种障碍和担忧,83%的受访者认为AI将在2027年前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让AI真正发挥作用,还离不开机构支持——57%的科研人员表示,缺乏使用规范和培训是推广障碍。
Wiley指出:“如果出现足够成熟的AI智能体工具,平均有57%的科研人员愿意让它在研究中自主执行任务。”换言之,科研人员已做好准备,只等AI真的“变得更靠谱”。
结论
这项调查揭示了科研人员对AI态度的复杂性。虽然AI在某些方面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局限性和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未来,如何在保证研究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AI工具的优势,将成为学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